美白市场活了!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0BVUOwicSVzu28fS-xZ5Q 时间:2023/7/28 11:12:15 次数:
2022年上半年,由于祛斑美白产品注册成本高、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美白市场一度沉寂。青眼情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美白/祛斑产品新增注册数同比增长79.7%。青眼号外也注意到,此前下架的部分377普通化妆品也重新获批美白特证,美白市场又火热起来。
增长79.7%,377产品回归
无独有偶,此前因含有“377”而下架的普通化妆品,如毕生之研高光焕白精华乳、John Jeff苯乙基间苯二酚美白精华液等也都在今年获批祛斑美白类特证,并重新上市。
另据青眼情报显示,上半年国产美白/祛斑产品新增注册数为532件,占特殊化妆品总注册数的19.5%,同比增长79.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91.6%。
其中,以资生堂旗下品牌为代表的多个外资品牌都是在今年6-7月刚刚获批美白特证,相关产品尚未正式上市。可以预见的是,不久后将有一批美白新品上市。
美白大年要来了
显然,美白需求持续旺盛,在新规过渡期后,美白市场将迎来一批新品,新一轮的美白大战即将打响。
美白进入高门槛时代
相关品牌创始人直言:“美白很难,主要还是做不出来,按照法规要求能通过人体功效检测,顺利注册特证就是一个不小的门槛了。”
美白产品必须要申请特证,需要做人体功效评价实验,还要经历安全评估、专家评审等环节,产品备案注册的周期长,相对应的费用也更贵。
而除了备案注册的高门槛外,美白市场也走过了“成分造品牌”时代,进入了科技竞争阶段。
根据国家药监局2021年12月发布的《浅谈美白化妆品和美白剂》,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四类,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转运、还原黑色素和促进表皮黑色素的脱落等,根据配方中所用具体美白剂不同,产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机理及原料组合来体现的。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烟酰胺、377、光甘草定、熊果苷、VC等美白成分已耳熟能详,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有些美白品牌现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成分,开始在经典成分的基础上复配其他成分,改善产品工艺,强调全通路美白。
某个品牌的研发总监也告诉青眼号外,依靠美妆博主的宣传,现在消费者已经知道黑色素是经过多个步骤产生的,美白的通路是多靶点的,还没有哪个原料能全部覆盖。
“要是只靠一个配方成分来宣传美白效果,其实也很难被消费者认可。除非有新的美白功效原料出现,品牌基本上绕不开经典的美白成分,大家更多是在此基础上围绕通路,从新靶点、新组合等做差异化,从原料组合和配方工艺方面去做一些突破。”他进一步表示。
但可以看到的是,高门槛并没有抵挡住品牌做美白的热情。相关人员表示,“大部分护肤品牌都会把美白这条产品线补起来,而且对比来看,美白产品还是有时间和技术的壁垒,做护肤的企业仍然会攻克美白方向。”
一直以来,国内消费者都对美白有极大需求,美白产品安全问题也屡次发生,法规严格监管固然会影响企业出新品的速度,加快行业洗牌,但这也是保障产品安全,促进行业长远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搜索服务,如有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负责删除。
上一条:不能随便卖!美妆盲盒热度还在吗?